中國明年禁進口洋垃圾 澳洲廢品危機可變商機

當雪梨家居每兩星期把「可循環再造垃圾」回收筒推出去讓回收車把廢物回收時,可能不知道廢物的去處,原來大部份的廢物,都會被送到中國去處理。

澳廣新聞(ABC News)昨日報道,全球人口最多、有「世界工廠」稱號的中國,也是進口回收物料最多的國家,每年接收來自美國、歐盟、日本及澳洲總重量不少於3千萬公噸的回收廢物。不過,中國今年7月決定不再接收這些被稱為「外國廢物」的回收物料。據北京當局的宣布,有24類廢物不能進口。新規將於明年初實行,目的是保護環境及保障人民的健康。

禁令惹來澳洲廢物處理業界的反彈,但也有營運機構視此為正面的衝擊,認為這並非危機而是喚醒人們的鬧鐘聲,可理解為令澳洲在處理自己的垃圾方面負起責任,並有望令澳洲的環境變得更干凈。

澳洲廢物處理協會(WMAA)行政總裁絲露(Gayle Sloan)說,對澳洲來說,真正的機會是創造在海外已發展而中國也朝此方向前進的循環再造經濟,自己製造的廢物由自己循環再造並再用於經濟。不過,她承認這並不是容易走出的一步。

中國明年全盤實施的禁令,單單對澳洲的影響,便達到年均總額5.23億元,垃圾619,000公噸。絲露說,在短期內,很難找到容納這批垃圾的地方。她承認這將使澳洲的回收業改變。

報道稱,澳洲的回收業目前沒有一個營運者會稱不感到「痛」。以雪梨為基地的回收集團Re.Group的營運發展經理林嘉夫(Grath Lamb)說,不論向本地市場或海外市場銷售廢物,都會受影響。

Re.Group最近投資800萬元,在首都領地的Hume地區設立一個新的循環物料處理廠。盡管該集團的再造產品多為內銷,但林嘉夫指中國的禁令將令本地市場的回收物堆積如山。他指出,雖然實際上某些物料沒有定價,因中國禁令內能交易的物料甚少,但這將使回收物料價格下挫。

林嘉夫說,中國的決定是只接收污染度不大於0.5%的廢物,但這很難做到,因處理家居回收物料如塑料便很困難。據中國的禁令,塑料瓶如包括瓶蓋及標籤紙便不合規格。

Re.Group目前正著眼於以本地顧客為基礎的運作。林嘉夫說,目前該公司處理所有回收到、約佔總回收量三分之一的玻璃瓶,將之變為砂再用。他說,與其打海難或河床的主意,不如用從玻璃再造的砂作為基建用料了。

(星島日報澳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