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教授研究證實空氣污染致早產

澳洲有華裔大學教授參與研究極微細懸浮粒子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發現孕婦暴露於燃煤、汽車廢氣和其他污染之中,將增加嬰兒早產的風險。

有關報告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的《兒科期刊》(JAMA Pediatrics Journal),是首次研究直徑1微米(即1米的100萬分之1)或以下懸浮粒子(PM1)對人體構成的影響。研究團隊詳細分析和研究超過100萬宗中國嬰兒出生個案,發現孕婦懷孕期間,假如每立方米內的PM1懸浮粒子增加10微克,嬰兒早產風險便會增加9%。假如污染嚴重,每立方米內出現52微克PM1懸浮粒子,早產機會將大增36%。

事實上,世界各國政府已陸續就直徑2.5微米(PM2.5)及直徑10微米(PM10)的較大懸浮粒子訂立健康指引和安全水平。研究團隊促請各國有關當局即時將PM1懸浮粒子也列入監測範圍、監控並公佈空氣中的PM1懸浮粒子含量。

有份參與撰寫報告的墨爾本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isty)公共衛生及預防藥物系華裔副教授郭宇明(Yuming Guo,音譯)稱︰「PM1其實是構成PM2.5污染的重要部分,但此前並沒有針對PM1的研究。」

早產是全球導致初生嬰兒及五歲或以下幼童死亡的主因。郭稱︰「早產亦會帶來畢生(健康)風險。它與哮喘、糖尿病有關,亦會縮減預期壽命。」他稱,假如暴露於PM1懸浮粒子與懷孕37周或以下早產個案獲得進一步研究證實兩者有關,或將引發一系列新的健康指引。

郭稱︰「假如我們希望改善空氣質素或減輕空氣污染,我認為應該針對PM1懸浮粒子進行研究。我想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對這些研究結果很感興趣。」他表示,很多國家只關注較大的懸浮粒子水平,普遍相信自己國內的空氣質素良好。「人們認為自己(國家)的空氣質素良好,不認為健康受到PM2.5懸浮粒子影響。但當我們研究PM1懸浮粒子時,卻發現健康或正受到威脅。」

澳洲環境公義協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Australia)的研究員James Whelan稱,上述研究與守護澳洲公眾健康有直接影響。他提到另一項研究證實,在燃煤發電站50公里範圍內出生的嬰兒,體重會比平均水平低,導致他們一生出現不同的健康問題。

(星島日報澳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