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為先供養父母 社會西化或被動搖

身為中國人,每個月向父母上繳家用再也正常不過,但在澳洲人眼中並非如此。

現年28歲、住在墨爾本的信貸員謝妮歌(音譯,Nicole Xie)自去年十月從家裡搬出後,仍堅持每兩星期給予父母600元,用以繳付帳單及其他生活開支。她稱︰「身為一名留學生,我的父母為我付出大筆金錢,我才能擁有今天的成就。幫助他們安享晚年是正確的事。」

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院的紀寶坤教授(音譯,Pookong Kee)指出,子女供養父母是中國的文化。當子女開始工作並有能力時,父母期望他們會「報恩」。在中國,百行以孝為先,很多子女根深柢固認為長大後有責任供養父母,但也有人為此承受沉重壓力。紀寶坤教授稱︰「隨著社會現代化和西化,供養父母的觀念逐漸被動搖。」

有兩名子女的王海倫(Helen Wong)指,她與兄弟姊妹均以自己的方式經濟援助父母,例如幫他們繳交醫療保險等帳單。她稱她的父母從來沒有期望子女會供養自己︰「他們明白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他們一直無私地照顧我們的需要,至今仍然將我們放在首位。」

王海倫又稱,供養父母的觀念是來自於文化和家庭價值觀︰「作為移民家庭,我知道養大我們有多艱苦。將他們送入安老院根本不在考慮清單之上,(兄弟姊妹和我)商討誰有多出的房間讓他們居住。」

(星島日報澳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