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路爭議…澳洲赤字黑洞竟怪電動車?

電動車讓未來變得更好,但在澳洲卻正掀起用路爭議,不少耗油量大的汽車車主要求環保電動車也需支付用路費。

不少人體認到,澳洲邁向電動車的同時,也會讓國家陷入巨大的赤字黑洞,澳洲國會預算辦公室7月才發現問題嚴重程度。澳洲政府一大收入來自燃料費,但這筆收入已縮減30%。 2001-2002年到2016-2017年間,燃料費在國內生產總值的佔比從1.6%減少至1%。

澳洲基礎設施合作夥伴關係直行董事德懷爾(Adrian Dwyer)跟參院委員會討論電動車情況,他說:「現在情況十萬火急。」應該開始提出更持久的資金來源取代燃料稅,「道路不是免費的,我們得付道路基礎建設費,還要付交通基礎建設費。這代表要不就用你繳的稅付錢,要不就使用者付費。」

德懷爾希望澳洲能設計一套使用者付費系統,讓駕駛人依照「用路」多寡來付費。他提議,消費者依照一個月的里程數繳稅,就像是民眾付電話費一樣,而且他希望能盡快從電動車開始,趁現在電動車佔比仍偏低而且車主相對富裕。他認為,開舊款燃油車的貧窮車主還要補貼電動車的有錢買家,這相當不公平。

石油車車主每次加油時,也需為用路貢獻成本。每加一公升的油,就上繳約40.9分澳幣(約台幣9.3元)給聯邦政府的國庫。每年可帶來約180億澳幣(約台幣40.8億元)的燃料費營收,即5%的總稅收。但隨著汽車越來越省油,燃料稅也跟著減少。

電動車在澳洲用路上常被忽略,因為相較於全球平均2%的電動車市佔率,電動車在澳洲僅佔0.2%。雖澳洲去年售出的電動車增加160%,但今年預估只有約8000到12000輛電動車會上路。

電動車委員會執行長賈法裡(Behyad Jafari)認為,繳用路費難以避免,但他希望電動車不會受到不公平的指責。電動車本身除了售價昂貴外還會被課奢侈稅,等於還沒上路就先繳了重稅。此外電動車對環境也更友善,使用在地能源也有助經濟,減少依賴國外燃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