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安置新移民到鄉區 學者:需全面生活支援

重新安置新移民到鄉區 學者:需全面生活支援

按內政部數據,上財政年共有10萬1,255人移居澳洲,當中僅6,637人在鄉區定居,而且約一成的技術移民在來澳6至18個月後便會遷至大城市,農業難以吸納技工。有學者認為,問題出於鄉區移民簽證計劃輸入的技術,與實際就業不等。

昆士蘭中部大學(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學者沙墨德(Ataus Samad)博士近日在「發展北澳」(Developing Northern Australia)會議上提出在鄉區安置移民的方案:在移民來澳前,便要考慮他們如何在鄉區生活及就業。

沙墨德稱:「我們發現很難實行現時將移民由市區重新安置到鄉區的程序,因為當人們在大城市定居後,就不願離開」,尤其當他們的子女開始上學。他亦稱,即使新移民無業,也有本地社區支持,「若我們將移民直接安置在市區,他們沒有動力離開安舒區(comfort zone)跟其他人交談」,相反在鄉區,他們會更積極融入,並與鄰居或子女的教師溝通。

內政部的「澳洲移民持續調查」(Continuous Survey of Australia’s Migrants)顯示,約6%的技術移民遷居鄉區,但其中10%人抵澳半年至一年半後便搬到城市。與此同時,農業僱主難於聘請技術人才。

沙墨德發現,鄉區僱主要聘請合適的當地工人或永居移民很困難,所以多數勞動力短缺由季節性,或持臨時簽證的工人填補,但未必有利當地經濟。「因為他們是季節性工人或背包客,所以動機不同。他們在這裡(鄉區)賺取日常花費,儲錢在澳洲四處旅遊,但不會投資在本地社區。解決辦法是動用已遷至澳洲的移民,不論是難民或技術移民,將他們安置到鄉區彌補技術短缺」。

7年前聯邦政府成功試行「鄉區就業援助計劃」,將緬甸難民從當時失業率高企的布里斯本南區洛根市(Logan),重新安置在昆省中部Rockhampton以西200公里的小鎮Biloela。有份參與該計劃的沙墨德稱,成功的原因是一舉將多個相同族裔背景的家庭移至小鎮,並指紐省、維省及其他省地都有成功例子。

重新安置移民必須由本地社區主導,「他們最熟悉環境,我個人認為,我們需要把整個安置程序交予本地社區及政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