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統計:愈多外國人定居地區愈多本地人遷走

澳洲統計局(ABS)日前公佈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最多海外移民遷入的地區,正正是最多本地居民搬離的地區。

統計局首度同時公佈淨海外移民人數、淨國內移民人數和淨自然增長人數。這些數據有助展示多移民地區與本地人遷出的關係。

在墨爾本,東區的蒙納殊市(City of Monash)是全國538個行政區中,最多本地人離開的一個,去年當地居民淨流失3,424人;同期外國移民淨流入6,734人,全國第5多。鄰區Great Dandenong的本地人淨流入的數量,在全國排尾6;同期外國移民淨流入則排15。

雪梨情況也差不多,西南區坎特貝利-賓士鎮(Canterbury-Bankstown)錄得全國第二大的本地居民淨流失,去年有3,404本地人搬走;同期海外移民淨流入有6,195人,是全國第6多。

澳洲國立大學(ANU)人口統計學家艾倫(Liz Allen)表示,上述現象的可能原因,是基建和房屋問題,而不是文化因素,「你看這些數據,移民密集的地區中,他們傾向在靠近家人和同鄉的地區建立生活。」

艾倫又認為,這些數據給予當局研究哪些地區需要基建,「人口政策是關乎平衡人口和資源。」

此外,今次統計數據亦顯示,雪梨人口首度在一年內增加超過10萬,而其中8萬4,700人是海外移民。不過,遷往澳洲其他地區的雪梨人,多於搬來的國內人──淨流失人數為1萬8,100人。其中,約4萬雪梨本地人搬到省內別處,另外1萬4,400人南下墨爾本。

政府銳意發展成雪梨第二市中心的西區巴拉瑪打(Parramatta),在今次3大統計類別中,均是紐省非市區之冠:最多海外新移民,2840人;最多淨自然增長(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565人;最多本地人遷離,1,434人。

雪梨的「流動移民」集中在某些地區,包括巴拉瑪打和西區奧本(Auburn),這些地區是數以千計新移民的「落腳點」,而像西北區Kellyville等地,則是他們在澳洲安頓好之後的永久住處。

西雪梨大學城市規劃助理教授巴拉查(Awais Piracha)表示,巴拉瑪打是很多遷來雪梨的人的進入點,因為它的公共交通發達,以及現有的南亞社區對新移民提供了支援網絡,「對很多這些移民來說,他們儲夠錢後的第二站,是雪梨西北區,例如Kellyville、Rouse Hill和其他增長地區。」

他續說,同時這些區域因有太多移民,或人口太密集,令本地居民搬走。

最多本地人遷走的地區包括東區Kingsford和Kensington(877人和606人);西南區Lakemba(743人)、金匙(Campsie,642人);西區奧本(626人)。這些地區有大量新移民遷入,Kingsford和Kensington分別有1,207人和1,094人;Lakemba、金匙和奧本共有2,720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