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廢物危機解決方法 專家籲引入「荷蘭模式」

自中國停收「洋垃圾」後,澳洲出現「垃圾滿瀉」的危機。在荷蘭引領廢物業改革多年的專家表示,澳洲應逐步廢除堆填,並引入「荷蘭模式」,即聘用廢物管理督察、強制回收堆肥、以及採用地底回收桶等。

在荷蘭,81%廢物獲得循環再用,並將17%焚化以產生能源,只有2%運到堆填區。相比下,澳洲有約40%廢物運往堆填。以往大量可再用廢物被運到中國,但該國近月對接收的廢物種類嚴加限制,隨即引起澳洲的垃圾危機。

廢物管理專家、任職荷蘭基建與水管理部的許士文(Herman Huisman)認為,解決危機的方法是採用「荷蘭模式」,「我們有這種說法:『永遠不要浪費一個危機。』那時你就會有很大進步。」他將其經驗歸納為:避免製造垃圾、找出珍貴的原材料、以焚燒不可回收垃圾來產生能源,以及只丟棄剩餘物。

許士文有超過40年廢物管理經驗,他在1990年代起帶領該國做廢物業改革,並成立新的廢物管理議會,促進政府跨部門合作。在他的推動下,荷蘭政府引入堆填禁令、堆填稅和多種徵費,其口號為「你回收愈多,付得愈少」。

此外,荷蘭政府在全國各地安裝「容器收集處」,在地底收集紙張、玻璃、塑膠和不可回收的物品。許士文說:「你要令回收變得非常容易和方便。」

當地政府亦聘用了廢物督察,負責監督違規者和對其執法。許士文表示:「如果你沒有適當地丟棄廢物,只隨意丟在路邊,那麼我們的督察會找你出來,你要為此付款,那金額比你一年要付的(相關稅款)還多。」

在2015年,許士文成立25年的廢物管理議會,甚至因為目標已達成而解散,而且「廢物問題不再是政治議題。」他認為,澳洲目前就像90年代的荷蘭,當年的挑戰是如何減少堆填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