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制盐技术,5道工序就能搞定!|闲话海南

“凿平岩石伴泥田,棋布星罗叠玉盘。

粒粒晶莹犹皓雪,几多血汗化成盐。

方寸石岩忙晒盐,时光似返一千年。

古人与我谈生活,尝尽艰辛识淡咸。”

                   —《洋浦千年古盐田》

说起大海不仅能想到海鲜,还能想到我们日常必备的调味品——盐,化学课上的制盐实验是我们对食盐提纯的启蒙。而海南的古盐田,就地取材,直接在石头上就可以制盐。

海南的千年古盐田

千年古盐田在海南有两处,一处位于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盐田村,这里被誉为最早采用日晒的制盐场,至今保留完好。有10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石盐槽密布海滩。盐田村仍有几十户盐工,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200多年来的古老方式劳作。

一处是在儋州峨蔓镇盐丁村,峨蔓古盐田历史悠久,据元朝万历《琼州府志》记载:“古时峨蔓属义伦县管辖,唐代容琼、宁远、义伦县各有盐场”。不过这里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鲜为人知。

古盐田制盐技术

晒海成盐需要至少4天,在此期间需要进行5道工序 。

晒沙:等海潮退去,将会露出晒盐泥地,盐工们会用两种长短齿的木耙将晒盐泥地里的盐泥沙翻开暴晒,并在中午太阳正烈时翻耙打松盐泥沙,直至完全干透。

收沙:盐泥沙干透后,盐工用平板耙将盐泥沙抛到早已堆筑夯实好呈斗槽形的盐泥池(过滤池)中。池子一般会在底部铺垫一层干茅草,填盐泥沙的同时用脚板把盐泥沙踩实夯平,填至盐泥池呈凹状,再倒入海水过滤。

过滤:将蓄海水池中的海水挑至盐泥地池慢慢倒入,反复倒入直至水面平稳。海水渗滤到池子底部,透过水池的石头缝隙流到隔壁的盐卤水池。一个晚上,盐卤水池中的盐卤水可以积累到一定程度,沉淀后变清澈。

晒盐:盐工用“黄鱼茨”茎杆折段投入盐卤水中,浮于水面则说明盐分浓度已经达到85%以上,可当天直接暴晒成盐,用小木桶舀装盐卤水,挑至并浇灌在晒盐石槽中,等盐卤水蒸发即可结晶成盐。

收盐:盐工用半弯的铁片把显现结晶、稍呈白花,液晶态的盐巴刮起来,并用小竹篓把各槽的盐巴收集起来,最后倒入大竹筐中,放置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

老盐与普通盐的差别

用这种传统方法晒制的海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盐”,为自然结晶的颗粒,色泽带一点黄,咸中带甜,古盐田晒出的盐本身就含有碘元素,还具有消火的功效。平时牙龈肿痛,只要含一口老盐水,很快就能消肿。

在海南,老盐系列产品十分受欢迎,靠老盐百香果、老盐黄皮等就能撑起一家店,盐焗鸡、盐焗鹌鹑蛋也随处可见。

古盐田现状

近年,古盐田因为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已经开发为一个集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为一体的旅游景点,这古老的晒盐工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

分享: